close

html模版回眸2006貴州“外宣年” 2006貴州“外宣年”的實踐生動地表明:思路決定出路、機制激發活力、實戰鍛煉隊伍、實幹打開局面﹔貴州文化的崛起,外宣工作的強力推進,切實增強瞭3900萬貴州各族兒女對貴州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極大地樹立瞭全省人民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自信心和堅定性。

2006年4月28日晚,北京天橋劇場。貴州省傾力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詩《多彩貴州風》以其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特色,打動瞭首都中外觀眾,拉開瞭第六屆“相約北京”大型國際聯歡活動的序幕,同時也展開瞭貴州“外宣年”的恢弘畫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出席開幕式並觀看演出。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省委副書記王富玉,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軍,副省長包克辛、吳嘉甫等陪同觀看演出。李長春稱贊節目特色鮮明、風情濃鬱、氣氛熱烈,主要演員基本功紮實。

隨後兩天,《多彩貴州風》連演三場,火爆京城。無論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觀眾,都對《多彩貴州風》的藝術魅力大加贊賞,向往貴州之情在廣大北京市民心中油然而生。4月30日晚,中央電視臺聚焦作為“相約北京”開幕大戲的《多彩貴州風》,將其與《雲南映象》、《印象劉三姐》並稱為“西南三部曲”,向廣大電視觀眾推介這來自高原的地道“黔味文化大餐”。

《多彩貴州風》凝聚貴州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精華,為2006貴州“外宣年”書寫瞭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於全省上下齊心協力,觀念意識、運作機制、工作方式等得到瞭系統的創新和突破,在這一年裡,昔日某一單項領域偶爾露鋒芒的“貴州現象”終於變成瞭一次全方位的整體崛起,從《多彩貴州風》到“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北京展覽,從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到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檔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雄關漫道》、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萬裡長歌?遵義?偉大的轉折》大型特別直播節目……一系列面向全國乃至海外的大手筆、大策劃的接二連三推出,彼此聯動、異彩紛呈。貴州,這個藏在深閨、甚至長期被誤讀的地方,一時間以全新的形象展現在外界面前,令人刮目相看。

人們真切地體會到,“外宣年”過後,貴州的知名度提高瞭,想來貴州的人多瞭﹔面對外人,貴州人腰板硬瞭,底氣足瞭……

《多彩貴州風》成功的實踐表明,人還是那些人,文化元素還是原有的文化元素,隻要觀念不斷轉變,資源得以重新整合,就會辟出新天。

2006貴州“外宣年”的精彩,首先源於觀念意識的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瞭大幅度提高。但從全國范圍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後,還須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所提出的要求,加倍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離不開貴州文化的崛起,離不開外宣工作的超常規發展。如何提高貴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如何通過提升貴州的外在形象,對內凝聚人心、增強自信、鼓舞幹勁,對外促進交流、增進瞭解、吸引投資?????這一時代命題,擺在瞭決策者面前。

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多次強調,要以進一步的開放促進我省的開發建設。隻有增強發展意識,挺直腰板,勇敢地走出去亮出貴州的風採、發出貴州的聲音,千方百計與外界攜手互動、尋求共同興奮點和利益結合點,敞開懷抱承接八面來風,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謀貴州文化旅遊開發的篇、佈貴州對外宣傳的局,才會真正有所作為。

在“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初春,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創新思路,確定2006年為貴州的“外宣年”。

與過去對外宣傳通常的各自為戰、小敲小打不同,“外宣年”從一開始就在意識層面找準瞭外宣工作超常規發展的“牛鼻子”,提出,要把日常持續的宣傳與打好重大宣傳戰役結合起來,把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統籌起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把職能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資源整合起來,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強大聲勢,力爭有所突破。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有關方面在原版《多彩貴州風》的基礎上,又力請黔籍著名導演丁偉執導,精心打造瞭新版《多彩貴州風》,並選準時機,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省文化廳、省旅遊局承辦,組織瞭以“相約北京”活動為依托的晉京演出暨文化旅遊推介活動,正式豎起貴州“外宣年”的旌旗。

繼北京亮相之後,《多彩貴州風》大型民族歌舞詩又先後在上海、南京、廣州、成都、重慶、沈陽、哈爾濱等地巡回演出,贊美之詞伴著掌聲和鮮花潮水般湧來。

2006年12月12日晚,蘭州金城大劇院再次掌聲雷動。貴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外宣“長征”-----長達3個多月的《多彩貴州風》全國巡演滿載收獲,由此畫上瞭圓滿句號。

歷史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一旦找到瞭與現實和未來的結合點,就會釋放出無法估量的能量。貴州省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給人以深深啟迪。

2006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貴州,是紅軍長征歷時最長、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如何在緬懷紅軍豐功偉績的同時,更好地啟迪現在,更好地展示貴州、宣傳貴州,進一步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給貴州的發展提速註入不竭的動力?省委、省政府決定,結合“外宣年”的推進,通過開展系列紀念活動,展示貴州城鄉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發展變化、秀麗的山川、濃鬱的民族風情,以及3990多萬勤勞智慧的各族人民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時代風貌。

在金色的9月,“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展覽點燃瞭首都觀眾火熱的激情。展覽歷時14天,觀眾達16萬多人次、留言1600多條,得到廣泛贊譽。

“非常感謝貴州的同志舉辦瞭這樣好的展覽,讓我們受到瞭一次深刻的教育、高尚情操的陶冶。這是一次極好的精神享受。”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張啟華率中央黨史研究室全體黨員幹部參觀展覽後,在留言簿上留下肺腑之言。

透過“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展覽這扇窗口,觀眾們在追憶崢嶸歲月、接受紅色洗禮、感受長征精神的同時,看到瞭貴州擁有的資源優勢和後發優勢,瞭解瞭貴州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為貴州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感到驚喜。

據統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以及鳳凰衛視、新浪網等內地和港澳地區70多傢媒體的80餘名記者對這次展覽作瞭大量生動的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其報道量之大、影響之廣,是我省歷次外出展覽之最。

《萬裡長歌·遵義·偉大的轉折》大型特別直播節目,同樣影響廣泛。

在這臺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主辦的120分鐘的大型直播節目中,主持人與黨史專傢一起回顧瞭紅軍長征在貴州波瀾壯闊的歷史史實,共同緬懷紅軍和偉人們的豐功偉績。節目還通過對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等8個紅軍征戰地區的現場連線,在今昔對比中全面展示貴州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這個節目播出的當天,就收到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拉薩、香港等地聽眾發來的短信18000多條。在線直播的“中國廣播網貴州分網”當天點擊收聽人數超過10萬人次。

2006年10月15日晚,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與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20集電視連續劇《雄關漫道》,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同日,由我省著名作傢歐陽黔生撰寫的紀實小說《雄關漫道》在京舉行首發式,把貴州省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推向瞭高潮。

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探索瞭文化與旅遊結合的新路子,成瞭不少省外人士眼中的貴州“發現之旅、熟識之旅、傾心之旅、向往之旅”。

2006年7月15日中午,貴陽開往廣州的K63次列車長鳴的汽笛,吹響瞭貴州文化遠征的另一聲號角。

從這一天起,45名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的決賽選手,以及此前選拔出來的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的“民族姑娘”,肩負著向外宣傳、推介貴州旅遊文化的使命,走出高原,先後赴廣州、香港、上海、北京舉辦4場決賽。

穗、港、京、滬是我省重要的旅遊客源地。四場決賽分別以“貴州,一個神奇的地方”、“奇風異俗動魂魄”、“黔滬兩地情”、“走進貴州原生態”為主題展開,目的在於在讓賽臺變成全國乃至世界關註的舞臺,以提高我省旅遊和文化在省外、境外的影響力。

當身著民族盛裝的選手在廣州珠江新城、香港星光大道、上海外灘、北京天安門廣場等城市“窗口”亮相時,他們青春靚麗的激情與活力,立即吸引瞭現場眾多中外遊人的關註。選手們也熱情地同遊人交流、合影,抓住時機介紹多彩貴州。

巡回決賽期間,中央和當地的媒體從不同角度對賽事進行瞭即時報道。

在廣州,南方都市報以《多彩貴州華麗轉身》為題,推出瞭共計8個版的“貴州特刊”﹔一些媒體對廣州決賽的報道,紛紛冠以《廣東昨度“貴州之夜”》等醒目標題。

在香港,香港經濟日報、文匯報、大公報、星島日報、鳳凰衛視等媒體充分報道瞭香港決賽和貴州文化旅遊資源狀況,亞洲電視、無線電視剪輯錄播瞭決賽實況。

在上海,當地主流媒體對上海決賽的報道均在一版重要位置以大照片、大篇幅出現﹔當地發行量最大的新民晚報兩次分別以半個版的篇幅,以《一臺民族文化盛宴牽出兩地情思》、《時尚韻味民族元素撞個滿懷》為題作專題報道。

在北京,中央電視臺以多個頻道詳細報道瞭在北京舉辦的決賽,東森電視臺等臺灣媒體也加入瞭聚焦“多彩貴州”的行列。

此外,新浪、網易、雅虎等30餘傢國內知名門戶網站,分別以邀請選手做客聊天、出專題、轉載有關報道等形式,大規模地對大賽作瞭全面報道。

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不是單純的比賽,事實上成瞭我省文化旅遊資源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盛大的群眾性社會活動。在總決賽頒獎典禮上,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宗源說,大賽搭建起瞭一個平臺,宣傳瞭貴州,讓外面的人瞭解瞭貴州,豐富瞭貴州3900萬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凝聚瞭人心,振奮瞭志氣。

搶佔外宣制高點,充分依托中央媒體、網絡新興媒體及境外媒體平臺,改進新聞發佈方式,綜合運用多種外宣手段,廣泛宣傳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示瞭貴州外宣工作水平的與時俱進及受眾意識的增強。

“我是第一次來貴州,但很早前我就對貴州十分向往。我將利用自己工作的特性,更多地在網絡上宣傳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讓更多的人瞭解貴州、愛上貴州。”2006年8月,參加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採訪活動的中華網總裁王曉輝說。

“紅色故土行”活動由省委外宣辦與北京市互聯網新聞管理辦公室聯合主辦,來自新浪、搜狐、網易、百度、中華網、雅虎網和我省金黔在線等24傢國內知名網絡媒體的數十名記者應邀參加。記者們在熱情似火的貴州,品嘗到瞭貴州的“生態大餐、文化盛宴”,體驗到瞭貴州的神奇魅力。

“貴州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地方。創業就要像長征一樣,需要激情。百度願意做推動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宣傳隊和播種機。”在遵義會議會址,全球著名搜索網站之一的百度公司總裁李彥宏激昂地說。

採訪活動為期一周,採訪團一行以“長征精神與網絡傳播”為主題,採訪瞭遵義、安順等有代表性的“紅色”故地,一篇篇動情的文字和一幅幅生動的照片將多彩的貴州推向世界,強烈地沖擊網民眼球。短短時間內,互聯網上就掀起瞭“多彩貴州”報道熱潮,各媒體均把此次活動的專題報道置於網站突出位置。

活動結束當天,通過百度搜索,關於“紅色故土行?貴州”查詢結果的鏈接達10萬餘條,充分顯示瞭網絡媒體對外宣傳貴州的影響力。

“紅色故土行”折射出我省在對外宣傳中對網絡等新興媒體的日益重視。通過省委對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做客新浪與網友聊“多彩貴州”,貴州文化、傳媒界知名人士擔綱“多彩貴州”博客主持嘉賓,在金黔在線網站開通“多彩評論”頻道,組建由20餘名網評員組成的網評隊伍等活動,與網友形成良性互動,“多彩貴州”的網絡輿論氛圍已被初步營造出來,互聯網已成為對外推介貴州的重要陣地……

貴州“外宣年”一系列重大主題活動的推出,引起瞭中央新聞媒體及境外駐黔媒體的高度關註。據統計,2006年,中央及香港駐黔新聞媒體共發表一版獨立頭條新聞46篇,一版綜合頭條、獨立二條、報眼和其它版面獨立頭條新聞331篇。其中,《人民日報》刊發重要位置稿件35篇、一版頭條稿件8篇﹔新華社貴州分社有200多篇(幅)稿件被《人民日報》(含海外版)刊用,有多篇內參被中央領導批示﹔中央電視臺各檔新聞節目播出貴州的新聞757條次,其中《新聞聯播》播出123條﹔《光明日報》刊發重要位置稿件8篇、一版頭條2篇﹔《經濟日報》發稿89篇(幅)、一版頭條2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廣播稿331條﹔《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3傢香港媒體發稿478(條、幅)。以上各傢媒體深度報道明顯增加、分量加重,充分凸現瞭主流媒體引導輿論的優勢。

新聞發佈會是一個重要的外宣渠道。我省一直著力提高新聞發佈水平,新聞發佈會的策劃性、權威性進一步增強,各部門和媒體參與新聞發佈會的積極性不斷提高。2006年,全省組織召開新聞發佈會102場,其中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就省委、省政府關於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部署,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政策等重要內容,召開瞭10場新聞發佈會。

同時,我省努力擴大與外界媒體的交流與合作。美國、香港的一些媒體紛紛開設《多彩貴州》新聞專版和《多彩貴州》專欄,全面介紹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反映我省各地城鄉的新風貌。我省有關部門與外交部新聞司合作,組織美國美聯環球電視新聞、日本廣播協會和《赤旗報》、《蘇維埃白斯報》、《秘魯商報》、俄羅斯電視一臺駐華記者赴貴州採訪﹔邀請泰國曼谷攝影學會、電視臺來黔採訪、考察﹔組織貴州電視臺與香港亞洲電視臺聯合拍攝10集文化旅遊系列專題片,在珠三角地區、香港和東南亞的30多傢電視臺播出,掀起瞭一股“貴州熱”。

為瞭鼓勵多出外宣精品,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完善激勵機制,並對2005年的2403件對外新聞宣傳作品進行評審,其中1621件作品受到表彰。

人人都是形象大使,處處都是宣傳貴州的窗口。“外宣年”的實踐在提升瞭貴州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在全省上下培育並普遍形成瞭對外宣傳的意識,各地、各單位形式多樣的外宣工作全面展開。

不僅省委、省政府推出多項大型外宣活動,2006年,在黔山貴水間,從南到北,由東而西,全省各地、各行各業也紛紛結合實際,策劃、組織瞭各種大型外宣活動,展示其特有的地域、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自然資源,打造地方名片,構成瞭一道道動人的風景線,全新的全省性大外宣格局初步形成。對外宣傳貴州的意識,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深入每一位貴州人的心田,並被化為人人都是形象大使的實在行動。

省會貴陽深入打造“中國避暑之都?森林之城貴陽”的城市形象品牌,成功舉辦瞭“森林之城?魅力貴陽——2006城市形象推廣大賽”。大賽以“森林之城”的推廣為總定位,以“立足新起點、爭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為總主題,通過開展不同類型的大型比賽,廣泛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動員群眾主動宣傳貴陽,挖掘和發現貴陽城市文化積澱,使貴陽市成功入選“2006中國十佳避暑旅遊城市”。2006年,來貴陽旅遊的人數比上年增長2/3以上。

此外,“安順市第四屆油菜花旅遊節”、“中國?凱裡國際蘆笙節”、“畢節杜鵑花旅遊節”、“銅仁梵淨山旅遊文化節”、遵義市“第五屆青少年雜技比賽”、“都勻國際攝影博覽會”、第三屆“涼都?六盤水消夏文化節”、“興義頂效查白歌節?首屆佈依歌王大賽”、“貴州臺江苗族姊妹節”、“貴州雷山苗年文化周”等大型外宣活動此起彼伏,同樣熱鬧非凡。

這一系列地方外宣活動,對創新我省對外宣傳工作模式、探索對外宣傳長效機制作用非淺,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瞭良好的輿論氛圍……當貴州姑娘身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唱著被稱為“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邁著歡快的民族舞步出現在中外觀眾面前時,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感嘆:“這就是貴州!貴州真真切切地來到瞭我們中間!”
中古餐飲設備買賣
伴隨急速刮向全國的“多彩貴州風”,全省各地在省內交通主幹線及城市出入口和機場、車站設立瞭大批特色鮮明的地方形象宣傳公益廣告,精心制作各種“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宣傳片﹔編印出版《多彩貴州遊》畫冊、《中國西部》貴州專輯、《中國?貴州遊》等宣傳品,在省內外主要機場、酒店廣泛發放。

在省委宣傳部的精心部署和統籌下,省內各大媒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從不同角度策劃瞭規模空前的對外宣傳報道,媒體資源得到極大整合,產生瞭強大的外宣合力。

據統計,僅多彩貴州旅遊形象大使選拔大賽期間,省內各大新聞媒體就累計播發大賽電視形象廣告15萬餘次、廣播廣告11萬餘次、報紙廣告1100餘個半版﹔刊登有關大賽的消息、通訊、圖片、專題報道上萬篇(幅),並電視現場直播瞭9場復賽及5場決賽。

“遵義會議永放光輝”展覽期間,省內主要新聞媒體又發稿400多篇,做到瞭宣傳報道“一天一個話題,一天一個亮點”。

省內各主要新聞媒體還增強主觀能動性,更廣泛地為外宣工作助力添彩。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所屬金黔在線網站推出瞭《貴州旅遊的10萬個為什麼》,為中外遊客提供豐富的吃、住、行、玩資訊﹔當代貴州雜志社自籌資金編輯出版兩期《當代貴州?海外特刊》﹔貴州人民廣播電臺每月制作介紹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專題節目,定期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之窗》專欄向海外播出﹔貴州電視臺衛視頻道《發現貴州》等外宣專欄節目質量進一步提高。

據統計,2006年,我省接待遊客4747萬人次,同比增長51.8%﹔實現旅遊總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54.2%左右。輿論普遍認為,強力的對外宣傳功不可沒。

2006貴州“外宣年”的實踐生動地表明:思路決定出路、機制激發活力、實戰鍛煉隊伍、實幹打開局面﹔貴州文化的崛起,外宣工作的強力推進,切實增強瞭3900萬貴州各族兒女對貴州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起實現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自信心和堅定性。

“外宣年”開瞭個好頭,然而,也隻是開瞭個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外宣年”之後,貴州宣傳文化系統和相關部門繼續不斷地推出貴州的外宣“大戲”。

眺望明天,貴州秀麗的山水風光,古樸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悠久凝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期待著能有更大的手筆去撩開她神秘的面紗,期待著向世人更加盡情地展示出貴州人的自信和貴州的多彩!

(《當代貴州》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傢發佈,請勿轉載)


請註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買賣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台中中古餐飲設備回收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qo934d4c7 的頭像
    xqo934d4c7

    明天有飯吃嗎

    xqo934d4c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